找到相关内容70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淫的福善实例二

    长寿,身体依然康健。--救人宝贵生命。捐钱解人危难、不求回报,不生浮心,王志仁兼具了这些阴德大善,故能逃过命中劫难,短命变长寿,无子变多子,享福享寿,实在是因果不差,善有善报! ◎宋朝新津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290016956.html
  • 妙莲老和尚新春开示——因缘果报

    诸位法师、诸位居士:   佛法讲因果,其实说来,应该是因缘果报,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。只要因缘、时间相聚会,则果报自然成,大至宇宙,小至微尘,皆离不开此理。   俗云:「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」种苦瓜怎能生出甜豆来呢?如是因,如是果,丝毫不爽。如果你种的是善因,就会得善果;种恶因,就会得恶果。有因而无果,那只是时间未到而已。谚云:「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若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」   所以我们要...

    妙莲老和尚

    |因缘|果报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12363422323.html
  • 看得见的因果报应

    种豆得豆。“因缘果报”就是这样丝毫不爽,决定都有报应。我们的每一个念头,每一个想法,做的每一件事,将来都有果报,好的有好的果报,坏的有坏的果报。古人说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侯未到,时侯一到,必定...

    虔心向佛

    |因果|报应|因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20593831999.html
  • 做股票对学佛者只是检验修行的手段

      某学佛者炒股   某学佛者,多年来投资股市收获颇丰。人尝问曰:“先生真乃股神也,大师炒股可有独家法门?”学佛者答曰:“鄙人观股市低迷时,尘世间无数股民套于水深火热之中,不禁动恻隐之心,尽己之所能吃进股票,助其解套,以图善事。其后股市高昂,众人抢购不已。鄙人忙将股票售出,希望能让众股民遂愿购得。多年下来竟然获利极丰,此乃上天明察,善有善报者。 怎样通过做股票修行佛法(转贴)...

    佚名

    |股票|修行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4243536928.html
  • 八正道的普世积极作用

    ”。这种“业力”的根源在于精神内部的“识”。佛教认为,山河大地、社会形态“皆是唯识所变现”,人类的意识形态,人类的行为活动的最终承受者是人类自己。所谓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用生态环境的因果关系而言,人类...

    愿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4639337.html
  • 佛教徒讲求利益吗?

    将来还会不会遭到恶报?可不可以将功赎罪?"根据因果的规律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行善能招感善报是肯定的,但所犯下的罪业也必须由自己来承担,种如是因,得如是果。虽然布施会给你带来财富,但杀生的果报也同样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0640637.html
  • 生命与安全

    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没到”等等,都是教人通过提高内在自身的道德水准,不作恶事,从而达到外在身体的健康,生活的美满。   不过,俄罗斯学者将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的角度,倒也指出了存在着比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342050.html
  •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

    亦均  类此也。  丙、注重因果  大师一生最注重因果,尝语人云:“因果之法,为救国救民之急务。必令人人  皆知现在有如此因,将来即有如此果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欲挽救世道人心,必  须于此入手。”大师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942731.html
  • 布施离苦得解脱

    善有善报”,但若对善法有所执著,得到的果报也只是人天小果,终有享尽之日。所以布施应以三轮体空的道理来观照,了知布施者与所施之物及所施对象皆是缘起性空,行布施而心无执著,放下有所得心,才是真舍,是真布施。 ...

    见桅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547295.html
  • 人间之乐不宜求

    只限于物质的享受,而应在精神方面下功夫。因为前者是有限,后者乃无穷。孔子赞颜回说︰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可知乐与物质丰俭无关。而且精神上之乐,是惜福而顺于善,则善有善报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947654.html